在台灣的傳統文化中,「12天干地支 時辰」一直都是很重要的時間計算方式,不只用在農民曆上,連算命、擇日也都會參考。這種古老的計時系統將一天分成12個時辰,每個時辰對應不同的地支,還跟天干有密切關係,真的蠻有趣的。
說到12時辰,很多人可能只知道「子時」、「午時」這些常見的說法,但其實每個時辰都有它特別的意義和對應的時間。像我們常聽到的「午時三刻」,就是指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,古人認為這個時段陽氣最旺。下面這個表格可以讓大家更清楚每個時辰的對應時間:
| 地支 | 時辰名稱 | 現代時間 | 天干對應 |
|---|---|---|---|
| 子 | 子時 | 23:00 – 01:00 | 壬、癸 |
| 丑 | 丑時 | 01:00 – 03:00 | 己、癸 |
| 寅 | 寅時 | 03:00 – 05:00 | 甲、丙 |
| 卯 | 卯時 | 05:00 – 07:00 | 乙、甲 |
| 辰 | 辰時 | 07:00 – 09:00 | 戊、乙 |
| 巳 | 巳時 | 09:00 – 11:00 | 丙、庚 |
| 午 | 午時 | 11:00 – 13:00 | 丁、己 |
| 未 | 未時 | 13:00 – 15:00 | 己、丁 |
| 申 | 申時 | 15:00 – 17:00 | 庚、壬 |
| 酉 | 酉時 | 17:00 – 19:00 | 辛、庚 |
| 戌 | 戌時 | 19:00 – 21:00 | 戊、辛 |
| 亥 | 亥時 | 21:00 – 23:00 | 壬、甲 |
除了看時間,天干地支時辰在命理上也很有講究。像有些人會根據出生時辰來排八字,看看五行缺什麼。比如說「寅時」出生的人,因為對應的天干是甲木,通常會覺得這個人比較有領導特質。而「酉時」出生的人,對應辛金,可能個性會比較細膩謹慎。
現在雖然大家都用手機看時間,但這些傳統的時辰概念還是深深影響著台灣人的生活。像是搬家、開店要選吉時,或是中醫會建議在特定時辰吃藥,都是運用這個古老的智慧。下次聽到長輩說「卯時起床精神好」,你就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啦!

12天干地支時辰到底是什麼?台灣人必懂的小知識!其實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時間計算方式,在台灣的農民曆、廟宇求籤甚至算命都還很常用到。天干有10個(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,地支有12個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,兩者組合起來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甲子年」「乙丑年」這種60年一循環的紀年法。
說到時辰,台灣老一輩的人還是習慣用「子時」「午時」來稱呼時間,其實就是把一天分成12等份,每2小時為一個時辰。像現在晚上8點多就是「戌時」,而早上11點到下午1點則是「午時」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「午休」就是中午休息的意思啦!
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好12地支對應的現代時間和常見說法:
| 地支 | 時間範圍 | 俗稱 |
|---|---|---|
| 子 | 23:00-01:00 | 半夜子時 |
| 丑 | 01:00-03:00 | 雞鳴丑時 |
| 寅 | 03:00-05:00 | 平旦寅時 |
| 卯 | 05:00-07:00 | 日出卯時 |
| 辰 | 07:00-09:00 | 食時辰時 |
| 巳 | 09:00-11:00 | 隅中巳時 |
| 午 | 11:00-13:00 | 日中午時 |
| 未 | 13:00-15:00 | 日昳未時 |
| 申 | 15:00-17:00 | 哺時申時 |
| 酉 | 17:00-19:00 | 日入酉時 |
| 戌 | 19:00-21:00 | 黃昏戌時 |
| 亥 | 21:00-23:00 | 人定亥時 |
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,這些時辰概念其實無所不在。比如看農民曆選吉時、中醫把脈講究「子午流注」,甚至連夜市算命攤說你「卯時出生帶財庫」都是在用這套系統。下次聽到阿公阿嬤說「申時要拜門口」,你就知道是下午3到5點啦!
什麼時候要用天干地支時辰?台灣傳統節氣這樣看,其實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。老一輩的人特別重視這些傳統曆法,像是農民曆上的「宜嫁娶」、「宜動土」這些吉日,還有中醫看診常說的「子時養肝」、「午時補心」,都是用天干地支來計算的。就連廟宇安太歲、點光明燈,也要看當年的天干地支,比如2025年是乙巳年,屬蛇的人就要特別注意犯太歲的問題。
台灣的傳統節氣也是用天干地支來劃分,一年有24個節氣,每15天左右就有一個。這些節氣不只是農民種田的參考,現在很多人養生、吃補也會跟著節氣走。像是「立冬補冬」的習慣,或是「清明時節雨紛紛」這種天氣變化,都跟節氣息息相關。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台灣人最常用到的天干地支時辰對照,幫你快速看懂老一輩在說什麼:
| 時辰 | 現代時間 | 天干地支 | 常見用途 |
|---|---|---|---|
| 子時 | 23:00-01:00 | 壬子 | 中醫養肝時段 |
| 丑時 | 01:00-03:00 | 癸丑 | 廟宇祭拜時辰 |
| 寅時 | 03:00-05:00 | 甲寅 | 傳統起床時間 |
| 卯時 | 05:00-07:00 | 乙卯 | 晨運最佳時段 |
| 辰時 | 07:00-09:00 | 丙辰 | 吃早餐吉時 |
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覺得天干地支很陌生,但其實我們身邊到處都是這些傳統智慧的應用。像是買房子要看坐向,結婚要合八字,甚至連公司開幕也要挑良辰吉時,這些都跟天干地支有關。下次聽到阿公阿嬤說「今年是乙巳年」,或是看到農民曆上寫「今日沖馬」,你就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啦!

為什麼老一輩台灣人還在用天干地支記時間?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傳統文化的延續性有很大關係。天干地支是華人社會流傳幾千年的時間計算方式,老一輩從小就用這種方式記年、記時,甚至連農民曆上的吉日良辰也都是用天干地支來標註,可以說已經深深刻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裡了。
現在雖然大家都用西元記年,但老一輩還是習慣用天干地支來算時間。比如說今年是乙巳年,他們馬上就能聯想到蛇年,這種直覺反應是年輕一輩比較難理解的。而且很多傳統節慶、祭祀活動的時間也都是按照農民曆的天干地支來安排,這讓老一輩更離不開這種記時方式。
| 西元年份 | 天干地支 | 生肖 |
|---|---|---|
| 2023 | 癸卯 | 兔 |
| 2024 | 甲辰 | 龍 |
| 2025 | 乙巳 | 蛇 |
| 2026 | 丙午 | 馬 |
天干地支不只是記年這麼簡單,它還跟傳統命理、風水有密切關係。老一輩要幫小孩取名字、看結婚日子、甚至是搬家入厝,都會參考天干地支的相生相剋。這種文化傳承讓天干地支在台灣社會中始終保持著一定的生命力,就算年輕人不太會用,老一輩還是會繼續沿用下去。
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,天干地支跟台灣的農業社會背景息息相關。老一輩很多都是務農出身,什麼時候播種、什麼時候收割,都是看農民曆上的天干地支來決定。雖然現在務農的人少了,但這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一時之間也很難改變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