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常見黑色蜜蜂圖鑑 | 這些黑色蜜蜂你認得幾種? | 庭院裡的黑色蜜蜂小學堂

大家知道台灣其實有好多種黑色蜜蜂種類嗎?這些黑色系的小傢伙雖然看起來都黑嚕嚕的,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牠們的體型、習性都差很大呢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種台灣常見的黑色蜜蜂,下次在戶外遇到時就能輕鬆辨認啦~

首先是最容易被誤認成虎頭蜂的「黑腹虎頭蜂」,全身漆黑只有腹部帶點深褐色,體長可以到3公分左右,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蜂類之一。牠們的蜂巢通常築在地底或樹洞裡,攻擊性強但很少主動螫人。另外有種「黑腳細腰蜂」也很特別,身體細長像螞蟻,翅膀會泛著藍紫色金屬光澤,常在草地低飛找蜘蛛當食物。

這邊整理幾種黑色蜜蜂的特徵給大家參考:

蜂種名稱 體長範圍 主要特徵 常見活動區域
黑腹虎頭蜂 2.5-3cm 腹部黑褐色,巢穴多在地底 低海拔山區
黑腳細腰蜂 1-1.5cm 腰身纖細,翅膀有金屬光澤 公園草地
黑胸木蜂 1.8-2.2cm 胸部絨毛濃密,獨居性 木造建築附近
黑盾泥壺蜂 1.5-2cm 腹部有黃色斑紋,會用泥巴築巢 農田邊坡

說到黑色蜜蜂,不得不提「黑盾泥壺蜂」,這種蜂超會蓋房子!牠們會用泥土在牆角或石縫築出壺狀的巢,每個「小泥壺」裡都會塞進被麻醉的毛毛蟲當幼蟲食物。而「黑胸木蜂」則是獨行俠,喜歡在枯木上鑽洞產卵,身上絨毛讓牠們看起來毛茸茸的很可愛。

最近這幾年,在台北市區的公園也越來越常見到「黑腳細腰蜂」的身影。牠們捕食蜘蛛的方式超有趣,會先把蜘蛛螫昏然後拖回巢裡,而且專挑那種腿很長的幽靈蛛。有次我在大安森林公園就看到牠們忙進忙出的樣子,雖然動作很快但因為體色太顯眼,反而很好認呢!

黑色 蜜蜂 種類


台灣常見黑色蜜蜂有哪些?這些品種你認得嗎?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常常會看到幾種黑色的蜜蜂在花叢間忙碌,但很多人可能都叫不出牠們的名字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種台灣常見的黑色蜜蜂,下次看到時就可以跟朋友炫耀一下啦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黑腹虎頭蜂,這種蜜蜂體型較大,全身烏黑發亮,腹部有明顯的黃色條紋。牠們通常會在地底或樹洞築巢,攻擊性較強,遇到時最好保持距離。另外還有黑腳蜜蜂,這種蜜蜂體型較小,全身漆黑但腳部特別明顯,常在春季出現採集花粉,性格相對溫和。

以下整理幾種常見黑色蜜蜂的特徵給大家參考:

蜜蜂品種 體型大小 主要特徵 活動季節
黑腹虎頭蜂 大型 腹部有黃色條紋 夏秋季
黑腳蜜蜂 小型 腳部特別明顯 春季
黑大蜜蜂 中型 全身漆黑無花紋 全年
黑尾地蜂 中小型 尾部有白色斑點 夏秋季

除了這些,台灣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黑色蜜蜂,像是黑大蜜蜂就常常被誤認為蒼蠅,因為牠們全身漆黑沒有任何花紋,飛行時還會發出嗡嗡聲。而黑尾地蜂則喜歡在草地上活動,尾部有明顯的白色斑點,算是比較好辨認的一種。

在野外遇到這些黑色蜜蜂時,記得不要隨意驚擾牠們,尤其是虎頭蜂這類具有攻擊性的品種。如果發現蜂巢出現在住家附近,最好通報專業的除蜂人員來處理,千萬不要自己動手喔!

最近在公園賞花時,你有沒有發現有些蜜蜂特別黑?為什麼有些蜜蜂特別黑?原來跟這些原因有關。其實蜜蜂的顏色深淺不一,跟品種、環境和飲食都有密切關係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黑蜜蜂的小秘密。


首先,蜜蜂的顏色跟品種有很大關係。台灣常見的蜜蜂主要分為西洋蜂和東方蜂,其中東方蜂的體色通常比較深,有些甚至會呈現全黑的狀態。這是因為不同品種的蜜蜂,體表的色素沉積程度不同,就像人類有不同膚色一樣自然。

蜜蜂品種 常見體色 分佈地區
西洋蜂 黃黑相間 全球廣泛飼養
東方蜂 深棕至全黑 亞洲熱帶地區
黑大蜜蜂 純黑色 喜馬拉雅山區

其次,環境因素也會影響蜜蜂的顏色。在海拔較高、氣溫較低的地區,蜜蜂往往會演化出較深的體色,因為黑色能吸收更多陽光熱量,幫助牠們在寒冷環境中保持體溫。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高山地區,偶爾會看到特別黑的蜜蜂族群。

最後,蜜蜂的食物來源也會影響體色深淺。採集不同花蜜的蜜蜂,體內累積的色素成分會有些微差異。有研究發現,長期採集深色花蜜(如黑莓、桑葚等)的蜜蜂,體色會比採集淺色花蜜的蜜蜂來得深一些。這就像我們吃太多紅蘿蔔皮膚會變黃一樣,是很有趣的自然現象。

黑色 蜜蜂 種類

最近在台灣郊區或山區活動時,常常看到黑色蜜蜂飛來飛去,讓人分不清是普通蜜蜂還是危險的虎頭蜂?如何分辨黑色蜜蜂?專家教你3個小技巧,讓你下次遇到時能快速判斷,避免不必要的驚慌。

首先要注意的是體型大小,台灣常見的黑色蜜蜂主要分為三種,可以從這個簡單的表格來快速比較:

種類 體長 腹部特徵 常見活動區域
東方蜜蜂 1.2-1.5cm 有黃褐色環紋 低海拔花叢
黑腹虎頭蜂 2.0-2.8cm 純黑發亮無斑紋 中高海拔樹林
黃腳虎頭蜂 1.8-2.3cm 黑色帶深棕條紋 全台郊區、果園

第二個辨識重點是飛行時的嗡嗡聲。普通蜜蜂飛行時聲音較輕柔,像是”嗡嗡嗡”的連續音;而虎頭蜂類的飛行聲音較低沉,會帶有”轟轟”的共鳴感,尤其在近距離時特別明顯。有經驗的農民常說,聽到那種讓人心裡發毛的低頻震動聲,八成就是遇到虎頭蜂了。

最後要看牠們的築巢習性,這是最可靠的判斷方式。台灣本土蜜蜂偏愛在樹洞、牆縫等隱蔽處築巢,蜂巢外觀會露出部分蜂蠟;而虎頭蜂的巢多位於樹枝或屋檐下,呈現完整的球狀或倒蓮蓬狀,外層有明顯的紙質紋路。如果在野外發現直徑超過20公分的蜂巢,千萬別靠近,那很可能是具有攻擊性的虎頭蜂巢。

Categories:

Related Article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