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知道嗎?在台灣隨處可見的鹿仔樹(構樹)其實是個寶藏植物,鹿仔樹功效多到讓人驚喜!這種生命力超強的植物,從葉子到樹皮都有獨特的用途,而且還是早期台灣農村很重要的經濟作物呢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個不起眼卻超實用的植物,看完你一定會對路邊的鹿仔樹改觀~
先來說說鹿仔樹最特別的地方,它的葉子兩面長得不一樣,正面粗糙得像砂紙,背面卻毛茸茸的,小鹿超愛吃所以才叫「鹿仔樹」。老一輩的台灣人都知道,它的樹皮可以拿來造紙,而且做出來的紙張特別堅韌,日治時期還被拿來印鈔票呢!現在有些手工紙藝家還是會特地採集鹿仔樹皮來創作。
鹿仔樹的實用性真的超乎想像,這邊整理幾個最常見的用途給大家參考:
部位 | 功效與用途 |
---|---|
樹皮 | 造紙原料、繩索材料,含有黏液可治療皮膚炎 |
葉子 | 養鹿飼料、民間用來包粿,嫩葉可煮茶清熱解毒 |
果實 | 成熟紅果可生食,味道香甜,富含花青素抗氧化 |
乳汁 | 樹幹切口流出的白色乳汁可外敷治療疔瘡、香港腳 |
在傳統中醫裡,鹿仔樹也被當成藥材使用。它的根皮可以煮水喝,對利尿消腫很有幫助;葉子搗碎敷在傷口上能消炎止血。小時候阿嬤都會叫我們去摘鹿仔樹的嫩葉,煮水給長痱子的小朋友洗澡,效果比市售的痱子粉還好喔!現在有些養生餐廳還會用它的嫩葉來入菜,做成涼拌沙拉或是天婦羅。
不得不提的是鹿仔樹的環境適應力超強,在台灣從平地到低海拔山區都能看到它,就算在貧瘠的土地或污染嚴重的工廠旁也能活得很好。這種特性讓它成為綠化環境的好幫手,而且因為生長快速,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。下次在路邊看到鹿仔樹,別再把它當成雜草啦,它可是渾身是寶的台灣原生種植物呢!
鹿仔樹到底是什麼?台灣常見的構樹小百科
走在台灣的鄉間小路或低海拔山區,常常會看到一種葉子毛茸茸、果實紅通通的樹木,老一輩的台灣人都叫它「鹿仔樹」。其實它的正式名稱是構樹,是台灣原生種植物中超級常見的一種。這種樹的生命力超級強,從海邊到海拔1,500公尺的山區都能活得好好的,根本就是植物界的打不死小強!
構樹最特別的就是它全身都是寶,從葉子到樹皮都能用。早期農村社會,阿公阿嬤會把構樹的樹皮剝下來做成「樹皮布」,葉子則是養鹿人家最愛的天然飼料,所以才會有「鹿仔樹」這個可愛的暱稱。現在雖然很少人用樹皮做衣服了,但構樹的葉子依然是台灣梅花鹿的最愛,去墾丁國家公園還能看到鹿群啃食構樹葉的可愛模樣呢!
構樹小檔案 | 詳細內容 |
---|---|
學名 |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|
別名 | 鹿仔樹、鈔票樹、穀樹 |
分布區域 | 全台灣低海拔地區普遍可見 |
特殊用途 | 樹皮可造紙、葉子可餵鹿、果實可食用 |
辨識特徵 | 葉子表面粗糙有毛、果實成熟時呈橘紅色、樹皮纖維發達 |
說到構樹的果實,那可是很多台灣小孩的童年回憶!夏天結果的時候,紅通通的果實掛滿枝頭,看起來超級誘人。雖然吃起來甜中帶點澀味,但以前物資缺乏的年代,這可是難得的天然零食。現在有些地方還有人會拿構樹的果實來做果醬或釀酒,算是把傳統智慧發揚光大。下次在路邊看到構樹,不妨停下腳步觀察一下,說不定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用途喔!
構樹的生長速度超快,一年可以長高2-3公尺,所以常被拿來做為綠化造林用。不過也因為它太會長了,有時候會被當成「雜樹」看待。但其實構樹對環境的適應力強,能忍受貧瘠的土壤和空氣污染,是都市中難得的天然空氣清淨機。它的根系發達,還能防止土壤流失,可以說是默默守護台灣土地的無名英雄呢!
為什麼鹿仔樹在台灣這麼常見?原來跟這些有關
走在台灣的公園或郊區,常常會看到鹿仔樹的身影,這種樹木真的超常見的啦!其實鹿仔樹(正式名稱叫構樹)在台灣這麼普遍,跟它的生長特性還有歷史背景都有關係。這種樹超級耐命,不管是在貧瘠的土地還是都市的水泥縫隙都能活得好好的,根本就是植物界的打不死小強。而且它的繁殖力超強,一棵母樹一年可以產生上萬顆種子,風一吹就到處傳播,難怪會這麼常見。
鹿仔樹在台灣這麼普遍還有個歷史原因,早期台灣農村社會常常種這種樹來當作家畜飼料,特別是給山羊和兔子吃的。它的葉子營養豐富,長得又快,農民隨便種幾棵就夠用了。另外它的樹皮還可以拿來造紙,在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超級實用,所以大家都很愛種。
特性 | 說明 |
---|---|
生長速度 | 一年可以長高2-3公尺,超會長 |
適應力 | 耐旱、耐貧瘠,什麼鬼地方都能活 |
繁殖力 | 一棵樹年產上萬顆種子,隨風飄散 |
用途 | 飼料、造紙、藥用多功能 |
台灣的氣候環境對鹿仔樹來說根本就是天堂,溫暖潮濕的環境讓它長得特別好。而且這種樹幾乎沒有什麼天敵,病蟲害很少,不用特別照顧就能活得好好的。現在雖然已經很少人拿它來當飼料或造紙了,但因為它實在太會自己繁殖了,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蹤影。有時候在都市的牆縫或屋頂上,都能發現它頑強地生長著,真的讓人不得不佩服它的生命力。
鹿仔樹葉子可以吃嗎?阿嬤時代的野菜記憶
最近在鄉下看到路邊的鹿仔樹,突然想起小時候阿嬤常說:「這款樹葉以前人都嘛摘來煮!」鹿仔樹葉子可以吃嗎?這個問題讓我想起老一輩常說的「吃粗飽」年代。其實鹿仔樹(構樹)的嫩葉確實是傳統野菜,特別是在物資缺乏的年代,阿公阿嬤們都會採來加菜。它的葉子摸起來粗粗的,但處理過後口感還不錯,帶點淡淡的青草香。
阿嬤最愛的做法是把嫩葉先用鹽巴搓揉,去掉苦澀味後,再拿去炒蛋或煮湯。她總說這種野菜「清肝退火」,夏天吃最對時。現在想起來,這些隨手可得的野菜不只是填飽肚子,更承載著台灣人勤儉的生活智慧。雖然現在超市什麼都有,但偶爾還是會懷念那個簡單的滋味。
鹿仔樹葉食用方式 | 處理技巧 | 適合季節 |
---|---|---|
清炒 | 嫩葉搓鹽去澀 | 春季 |
煮湯 | 老葉久煮軟化 | 全年 |
煎蛋 | 切碎拌蛋液 | 夏季 |
涼拌 | 汆燙後冰鎮 | 秋季 |
記得第一次幫阿嬤採鹿仔葉時,她特別交代要選「葉面有毛但不會刺手」的嫩葉,太老的會苦到難以下嚥。採回來後要在水裡浸泡半天,期間還要換水2-3次。現在想想,這些步驟雖然麻煩,但正是老一輩對食材的講究。有時候在傳統市場還能看到阿婆在賣這種野菜,通常都綁成一小把,價格很便宜,但懂得買的人越來越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