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呀!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「風水薬膳基礎講座2」的實用內容,這個講座真的超適合想透過飲食調理身體的朋友們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我們台灣人特別注重食補,但其實吃對東西還要搭配對的方位和時機,效果才會更好喔!
講座裡會教大家怎麼根據季節變化和個人體質,搭配風水方位來選擇適合的藥膳。比如說秋天容易皮膚乾燥,這時候就要多吃些滋陰潤肺的食材,像是百合、銀耳這些,而且最好擺在家的西北方位食用,這樣效果會更明顯。講師還會分享很多實用的小秘訣,像是:
體質類型 | 適合藥膳 | 最佳食用方位 | 推薦季節 |
---|---|---|---|
氣虛型 | 黃耆枸杞雞湯 | 東南方 | 春夏之交 |
血瘀型 | 當歸生薑羊肉湯 | 西南方 | 冬季 |
濕熱型 | 綠豆薏仁湯 | 北方 | 夏季 |
最近天氣開始轉涼,講座中也特別強調這個時節要怎麼調理。像現在9月底,正是從夏轉秋的過渡期,很容易感冒或是過敏發作,這時候可以用一些溫補但不燥熱的食材,比如山藥、蓮子這些,搭配家裡的正西方位來食用,對呼吸道特別有好處。
講師還會帶大家實際操作,教你看家裡的風水格局怎麼擺放食材最有效。比如廚房爐灶的方位很重要,如果剛好是在家的財位,煮藥膳的時候可以順便招財,一舉兩得耶!而且不同體質的人適合的烹調方式也不一樣,氣虛的人最好用燉煮的,濕熱體質的則適合清蒸,這些細節在講座裡都會詳細說明。
藥膳材料在台灣傳統市場其實都買得到,講座會教你怎麼挑選最新鮮的食材。像是買當歸要選表面有光澤的,枸杞則是要挑顏色鮮豔但不要太鮮紅的,這些小技巧都是多年經驗累積下來的,超級實用!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風水藥膳基礎講座2:什麼時候開課?最新場次時間整理」,看來大家對這門結合傳統風水與養生食療的課程都超有興趣的!小編特別幫大家整理了接下來三個月的開課資訊,想報名的朋友要趕快筆記下來啦~這次的課程會從最基礎的五行對應食材開始教起,連廚房方位怎麼擺才能招財健康都會詳細講解,完全就是居家必備的實用技能!
目前確定開課的場次都在週末時段,方便上班族參加。教室選在交通超方便的台北市中心,下課後還能順便去逛逛附近的藥材行實地見學。特別提醒大家,因為每次名額都有限,建議看到適合的時間就趕快卡位,不然等到想報名的時候就只剩候補位置了~
場次日期 | 上課時間 | 地點 | 剩餘名額 |
---|---|---|---|
2025/10/11(六) | 09:30-12:30 | 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 | 12 |
2025/11/08(六) | 14:00-17:00 |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 | 8 |
2025/12/13(六) | 10:00-13:00(加開) |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 | 15 |
這次課程內容比第一季更豐富,除了教大家看流年方位調整藥膳配方,還會分享當季食材的挑選秘訣。像是最近入秋轉涼,就會特別講解怎麼用當歸、黃耆這些溫補食材搭配廚房風水,讓全家人吃得更健康。講師林師傅是擁有30年經驗的老藥膳師傅,上課方式超活潑,保證不會讓你聽到睡著!
要注意的是每個場次教的內容雖然大同小異,但會根據當天的節氣微調教學重點。像10月那場會多講重陽節的進補要點,12月場次則會加強冬季養腎的食療配方。所以如果真的很有興趣,其實多報幾場也不會重複喔~現在報名還送一本自製的藥膳食材速查手冊,裡面連去傳統市場買菜要怎麼挑都寫得清清楚楚!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:「誰適合參加風水藥膳講座?零基礎也能輕鬆入門」其實啊,這種講座根本沒想像中那麼高深,根本就是為我們這些平常人設計的!不管你是完全沒接觸過的新手,還是對養生有點興趣的家庭主婦,甚至是上班族想幫自己調理身體,通通都適合來參加。講師通常都會用超生活化的例子,像是教你怎麼用家裡常見的食材搭配方位,簡單又實用。
先別被「風水」兩個字嚇到,現在的講座都很接地氣啦!像我上次去的那場,老師直接拿廚房格局當例子,教大家怎麼擺放電鍋、冰箱這些家電才會讓食物更「旺」。藥膳部分更是簡單,根本不用記什麼複雜的中藥名,都是用紅棗、枸杞這些超市就買得到的材料,搭配時令教你煮湯,連我這種煮泡麵都會燒焦的人都能學會!
這邊整理幾個最常見的參加者類型給大家參考:
類型 | 適合原因 |
---|---|
家庭主婦 | 想幫家人煮出更健康的料理,順便調整居家擺設讓運勢更好 |
上班族 | 長期外食想學簡單藥膳調理,辦公室座位風水小技巧也很實用 |
退休族 | 有時間深入研究,還能結交同好一起養生 |
租房族 | 不能動格局也能用簡易風水佈置,小套房照樣吃得健康住得舒服 |
特別要說的是,很多講座都會準備實作環節,像是現場教你用當季食材煮湯,或是帶大家用羅盤測量方位(放心,老師會一步步教)。我上次去就看到好多完全沒基礎的阿伯阿姨,聽完馬上就能回家應用,隔週還line群組分享心得咧!所以真的不用擔心自己程度不夠,這些課程設計就是讓大家輕鬆上手,把傳統智慧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為什麼要學風水藥膳?改善體質的5個關鍵秘訣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風水藥膳」到底係咩來頭?其實佢唔單止係傳統智慧咁簡單,仲結合咗中醫理論同環境能量學,幫我哋從飲食入手調理體質。台灣氣候濕熱,好多人成日覺得疲倦、消化不良,就係因為體質同環境冇達到平衡。風水藥膳就係教你點樣揀食材、點樣搭配,等食物嘅能量可以同你嘅身體同居住環境產生共鳴。
首先要知道,唔同體質適合嘅藥膳都唔一樣。好似成日手腳冰冷嘅人,就要多食溫補類食材;而經常口乾舌燥嘅,就要揀啲滋陰降火嘅材料。最重要係要配合季節同居住環境嘅風水格局,例如屋企如果比較潮濕,就要避免食太多寒涼食物。下面呢個表格可以幫你快速了解基本搭配:
體質類型 | 適合藥膳 | 忌口食材 | 風水建議 |
---|---|---|---|
氣虛型 | 人參雞湯、黃耆粥 | 生冷瓜果 | 客廳擺放圓形陶瓷 |
濕熱型 | 綠豆薏仁湯、冬瓜盅 | 油炸辛辣 | 廚房保持通風乾燥 |
血瘀型 | 當歸生薑羊肉湯 | 冰品冷飲 | 臥室避免尖角家具 |
除咗食材選擇,烹調方法都好重要。風水藥膳講究「火候」同「時辰」,例如補氣類藥膳最好朝早食,而安神類就適合夜晚。我認識一位老師傅,佢教我用陶鍋慢火煲湯,話咁樣可以鎖住食材嘅能量,比用高壓鍋效果好好多。仲有就係食材擺放都有講究,例如藥材要面向東方擺放,據說可以吸收清晨嘅陽氣。
最後提醒大家,學習風水藥膳最緊要係觀察自己身體嘅反應。同樣一道藥膳,唔同人食可能效果完全唔同。建議可以從簡單嘅四季養生湯水開始嘗試,慢慢感受身體嘅變化。記住,風水藥膳唔係迷信,而係一種生活智慧,幫我哋喺忙碌嘅現代生活中找回身心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