鈴的由來原來這麼有趣! | 鈴在古代竟然有這種用途 | 鈴聲背後你不知道的故事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「鈴意思」這個詞突然紅起來,其實這個詞最早是從日文的「りんいし」演變過來的,原本是指掛在風鈴下面的那個小墜子,後來被台灣網友拿來形容那些「看似有意義但其實很無厘頭」的事物。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鈴鐺,搖起來叮叮噹噹很熱鬧,但仔細想想也不知道到底在響什麼,這種帶點幽默感的矛盾正是「鈴意思」的精髓所在。

說到鈴鐺的種類,台灣常見的大概可以分成這幾種:

種類 材質 常見用途 鈴意思指數
廟宇風鈴 銅製/陶瓷 驅邪避凶 ★★★☆☆
腳踏車鈴 金屬 警示路人 ★★☆☆☆
寵物鈴鐺 合金/塑膠 防止寵物走失 ★★★★☆
聖誕鈴鐺 鍍金/塑膠 裝飾用 ★★★★★

特別是最後那個聖誕鈴鐺,掛在聖誕樹上叮叮咚咚超有氣氛,但其實根本沒人在乎它響什麼調子,完全就是「鈴意思」的代表作啊!記得小學美勞課老師叫我們用黏土做鈴鐺,大家做的形狀千奇百怪,有的像香菇、有的像便便,但老師還是給高分,現在想起來根本就是場「鈴意思」創作大賽。

台灣的夜市也常常看到賣各種造型鈴鐺的攤販,從Hello Kitty到鋼鐵人應有盡有。上次我買了個珍珠奶茶造型的鈴鐺,掛在包包上一個月就掉漆了,朋友還笑說這根本是「鈴意思」商品,中看不中用。不過這種小東西就是買個開心嘛,就像人生有時候也需要一點無厘頭的「鈴意思」來調劑一下。

鈴意思


鈴到底是什麼?台灣人最常見的5種鈴用途

說到「鈴」這個東西啊,大家一定都不陌生,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到底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?鈴到底是什麼?台灣人最常見的5種鈴用途其實涵蓋了從傳統到現代、從實用到裝飾的各種功能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,卻可能沒特別注意的小東西。
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「門鈴」啦!不管是公寓大樓的電子門鈴,還是傳統老房子的機械鈴,那個「叮咚」聲簡直是台灣人最熟悉的聲音之一。外送員按鈴、朋友來訪按鈴,連推銷員都愛按,搞得現在很多人聽到門鈴聲都會先猶豫一下要不要開門XD 再來是「腳踏車鈴」,台灣騎單車的人這麼多,車鈴可是必備安全配件,特別是在巷弄裡提醒阿伯阿嬤「借過一下」的時候超級好用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台灣人最常用的5種鈴:

排名 鈴的種類 常見使用場景
1 門鈴 住家、商店門口
2 腳踏車鈴 單車、ubike
3 風鈴 陽台、店家裝飾
4 電話鈴聲 手機、市話
5 宗教用鈴 廟宇、法會

說到風鈴,這可是台灣夏天最有fu的裝飾品了!不管是日式小店還是自家陽台,掛個風鈴聽那清脆的聲音,整個人都涼快起來。而且台灣人超愛買各地特色的風鈴當紀念品,像九份、淡水老街賣的風鈴都很有名。至於電話鈴聲就更不用說了,從早期的「鈴~鈴~」到現在各種流行歌當鈴聲,根本是個人品味的展現啊!

最後不能不提宗教用的鈴鐺,台灣廟宇超多,做法事或進香時常會聽到「叮叮噹噹」的聲音。這種鈴通常比較大聲,目的是要驅邪避凶,很多長輩家裡也會掛個小鈴鐺保平安。有趣的是現在連寵物項圈都流行加鈴鐺,主要是怕貓咪亂跑找不到,但有些貓咪會自己把鈴鐺玩到壞掉就是了~

為什麼台灣寺廟都愛用銅鈴?原來有這些意義。每次走進台灣的廟宇,總能聽到清脆的銅鈴聲在空氣中迴盪,這種聲音彷彿成了信仰的一部分。其實銅鈴在台灣寺廟中可不只是裝飾品那麼簡單,它背後藏著許多有趣的傳統文化意義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小知識。

首先,銅鈴在宗教上有驅邪避凶的作用。老一輩的人常說,鈴聲能夠嚇跑不好的東西,所以廟方會在屋檐下掛銅鈴,風一吹就叮叮噹噹響個不停。而且銅鈴的聲音特別清亮,據說能幫助信徒靜心,讓人在參拜時更容易進入虔誠的狀態。有些廟宇的銅鈴還會特別請師傅開光,讓它們更具有靈性呢!


另外,銅鈴的造型也很有講究。台灣寺廟常見的銅鈴大致可以分成這幾種:

類型 特色 常見位置
風鈴 輕巧易響 屋檐四角
法鈴 聲音渾厚 神桌附近
護法鈴 體積較大 廟門兩側

這些銅鈴不只是隨便掛掛,它們的位置和種類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。比如說掛在廟門兩側的大銅鈴,除了驅邪之外,還有歡迎信眾的意味。而神桌旁的法鈴則是法師做法事時的重要法器,據說能幫助傳達神明的旨意。

銅鈴的材質也是學問,台灣寺廟偏愛用青銅製的鈴,因為這種材質的聲音特別持久,而且不容易生鏽。有些歷史悠久的古廟,銅鈴都已經掛了幾十年,聲音還是跟新的一樣清脆。下次去廟裡拜拜的時候,不妨多留意一下這些銅鈴,聽聽它們訴說的古老故事。

鈴意思

走在台灣街頭,總能聽到各式各樣的鈴鐺聲,但你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裡來的嗎?鈴聲怎麼分?教你辨識台灣常見的3種鈴鐺聲其實有訣竅!今天就來分享在地人一聽就懂的辨識技巧,下次聽到這些聲音就不用再東張西望找來源啦。

首先最常聽到的是「垃圾車音樂鈴聲」,這可是台灣特有的生活風景。每天固定時間播放《給愛麗絲》或《少女的祈禱》,搭配「倒垃圾囉~」的廣播,根本是社區居民的集結號。有趣的是,雖然全台都用這兩首曲子,但每個縣市的播放時段和頻率都不太一樣,住久了自然會養成生理時鐘呢!

再來是廟會活動的「陣頭鈴鐺聲」,這種聲音特別熱鬧有精神。通常會伴隨鑼鼓聲和鞭炮聲,鈴鐺節奏比較快且不規則,因為是綁在神轎或八家將服飾上隨動作晃動的。要注意的是,如果是連續清脆的「叮鈴鈴」,很可能是七爺八爺的腰鈴;若是低沉的「噹啷噹啷」,那多半是神將頭盔上的裝飾鈴。

最後是學校的「上下課鐘聲」,現在雖然很多學校改用電子鈴,但還是有保留傳統的機械鐘。這種鈴聲特點是規律的「噹~噹~噹~」,通常會連響好幾次,而且時間很固定。早上8點、中午12點、下午4點前後特別容易聽到,附近有學校的話應該很熟悉這個生活節奏。

鈴聲類型 聲音特徵 出現時機 常見地點
垃圾車音樂 《給愛麗絲》旋律 早晚固定時段 住宅區巷弄
廟會鈴鐺 快節奏不規則 神明誕辰、廟會 廟埕、遶境路線
學校鐘聲 規律金屬敲擊 上下課時間 學校周邊

其實要分辨這些鈴聲不難,多注意它們出現的時間和場合就能掌握。像我有次在下午三點聽到《給愛麗絲》,還以為垃圾車提早來,結果是附近幼稚園的放學音樂,真是鬧了個笑話。所以除了聽聲音特徵,也要搭配生活經驗才不會搞錯喔!

Categories:

Related Article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