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成語資料時,發現「光風霽月注音」這個詞特別有意思。它讀作「ㄍㄨㄤ ㄈㄥ ㄐㄧˋ ㄩㄝˋ」,是台灣小學國語課本裡常出現的成語,用來形容雨過天晴後那種清新明亮的景象,後來也引申比喻人胸懷坦蕩的氣度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成語的細節,順便分享一些實用的注音對照表。
說到「光風霽月」的由來,最早出現在宋代詩詞中,描寫的就是那種大雨過後,風和日麗、月光皎潔的美好畫面。在台灣,我們特別能體會這種意境,尤其是午後雷陣雨結束時,空氣中帶著泥土香,天空透亮的感覺。這個成語的四個字拆開來看也很有趣:「光風」指雨後清新的風,「霽月」則是雨停後明亮的月亮,組合起來畫面感超強!
這邊整理一個注音與漢字的對照表,幫助大家更清楚每個字的發音:
漢字 | 注音符號 | 漢語拼音 |
---|---|---|
光 | ㄍㄨㄤ | guāng |
風 | ㄈㄥ | fēng |
霽 | ㄐㄧˋ | jì |
月 | ㄩㄝˋ | yuè |
在實際使用上,這個成語除了形容天氣,更多是用來稱讚人的品格。比如說「他為人光明磊落,真有光風霽月的胸懷」,就是很高的評價。台灣的文學作品裡也常看到,像是描寫主角豁達的個性時,用這個成語特別傳神。記得小時候老師還教我們用這個詞造句,當時覺得好難,現在想起來真是懷念啊!
另外要注意的是「霽」這個字比較少見,很多人會念錯。它的意思是雨雪停止、天氣放晴,在台灣的氣象報告裡偶爾會聽到「雨霽」這個詞。寫的時候也要小心,別把部首「雨」寫成「雲」了。說到這裡,突然想起前陣子颱風過後的傍晚,天空就是標準的「光風霽月」景象,整個台北盆地都被染成金黃色,美得讓人忍不住拍照打卡。
光風霽月怎麼唸?教你正確注音發音技巧
最近在社群上看到有人問「光風霽月」這個成語怎麼唸,發現不少台灣朋友對「霽」字的發音特別困惑。今天就來好好講解這個優雅成語的正確唸法,順便分享幾個實用的發音小技巧,讓你下次遇到文雅的詞彙也能自信念出來!
先來看這個成語的完整注音分解:
字詞 | 注音符號 | 漢語拼音 | 常見錯誤 |
---|---|---|---|
光 | ㄍㄨㄤ | guāng | – |
風 | ㄈㄥ | fēng | 有人會念成輕聲 |
霽 | ㄐㄧˋ | jì | 常被誤念成「齊」或「濟」 |
月 | ㄩㄝˋ | yuè | – |
特別要注意「霽」這個字,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會直覺念成「齊」(ㄑㄧˊ),但其實它的正確發音是「ㄐㄧˋ」,跟「季節」的「季」同音。這個字本身意思是雨雪停止後放晴的樣子,用在「光風霽月」裡是形容雨過天青的清爽感。
發音時可以這樣練習:先把「光風」連著念「ㄍㄨㄤ ㄈㄥ」,注意「風」要帶一聲的平調;接著「霽月」部分,記得「霽」的聲母是「ㄐ」不是「ㄑ」,類似「機車」的「機」但改第四聲。整句念起來會有種開闊明亮的節奏感,很符合成語本身「心胸坦蕩」的意境。
如果想更自然掌握發音,推薦多聽教育部《成語典》的示範讀音,或是跟著新聞主播練習。台灣人平常比較少用這個詞,但它在描述天氣或讚美人品時特別傳神,像是「今天雨後的山景真是光風霽月」、「他做人光明磊落,堪稱光風霽月」,用對發音整個氣質就提升啦!
什麼時候會用到光風霽月這個成語?
每次聽到「光風霽月」這個成語,總覺得眼前突然開闊起來。這個詞字面上描寫的是雨過天晴後,清風明月的美好景象,但其實更多是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、心胸開闊。在台灣日常生活中,雖然不會天天掛在嘴邊,但遇到特別值得敬佩的人物或情境時,這個成語就會自然而然地浮現腦海。
比如說,當你遇到一位完全不計較得失、處事光明磊落的前輩時,就可以說:「王經理待人處事真是光風霽月,難怪大家都這麼敬重他。」又或者看到政治人物在面對爭議時,依然保持坦蕩態度,民眾也可能會用這個成語來稱讚。這種時候用「光風霽月」,比單純說「人很好」更有畫面感,也更能傳達那種清朗正直的氣質。
使用情境 | 例句 | 適用對象 |
---|---|---|
稱讚人品高尚 | 「他一生光明磊落,堪稱光風霽月。」 | 德高望重的長輩 |
形容處事坦蕩 | 「這次危機處理展現了光風霽月的胸襟。」 | 公眾人物 |
讚美心境開闊 | 「經歷風雨後還能保持光風霽月的心態,真不容易。」 | 克服困境的人 |
在文學創作或正式場合中,「光風霽月」也常被用來提升文章的格調。像是寫推薦函時,如果想強調被推薦人的高尚品格,這個成語就特別好用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個詞帶有比較文雅的感覺,用在太日常的對話中可能會顯得有點突兀,通常還是適合用在比較正式的稱讚或書面表達上。
台灣人雖然平時講話很口語化,但遇到要表達深刻讚美時,這種富有意境的成語反而更能打動人心。下次當你遇到那種讓人打從心底敬佩的人物時,不妨試著用「光風霽月」來形容,保證比千篇一律的「人超好」更有份量!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「光風霽月」這個成語,光風霽月是什麼意思?台灣人常用解釋其實很生活化,就是指一個人光明磊落、心胸開闊的樣子啦!這個詞原本是形容雨過天晴後的清爽景象,後來被拿來比喻人的品格高尚,在台灣我們常用來稱讚那些做事坦蕩蕩、不耍心機的人。
這個成語其實出自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,但現在台灣人使用時已經不太會想到古文出處了。更多時候是在職場或朋友圈中,用來形容那些「做人很正派」的類型。比如說同事做事從來不搞小動作,或是朋友遇到糾紛時總是公平處理,這時候就會說他「這個人真是光風霽月」。
使用情境 | 台灣人常見說法 | 實際意思 |
---|---|---|
稱讚同事 | 他做事光風霽月的 | 處事公正透明 |
評價朋友 | 個性很光風霽月 | 為人坦率真誠 |
形容長輩 | 老師光風霽月的作風 | 品德高尚無私 |
在台灣日常生活中,這個詞其實不算太常用,但一旦用出來就會讓人覺得你很有文化涵養。特別是在一些正式場合,像是頒獎典禮致詞或是寫推薦信的時候,用「光風霽月」來形容對方,會比直接說「你很正直」來得更有份量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年輕人之間聊天比較少用這個詞,可能會覺得太文謅謅的。
有趣的是,台灣有些政治人物也很愛用這個成語來包裝自己,但實際上是不是真的「光風霽月」就見仁見智了。所以現在年輕人聽到這個詞,有時候會帶點調侃的意味,像是「哇~又來一個光風霽月的候選人喔」,這時候的語氣可能就沒那麼正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