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不叫老公!丈夫的10種文雅稱呼 | 古人怎麼稱呼丈夫?這些用語超有味道 | 別再叫老公了!古人這樣稱呼另一半

古人怎麼稱呼「丈夫」?原來這些稱謂背後都有故事

大家知道嗎?在古代可不像現在直接叫「老公」這麼簡單,「丈夫 古代用語」其實有超多種稱呼方式,而且每個稱謂背後都藏著有趣的典故呢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充滿文化底蘊的稱呼,保證讓你大開眼界~

先來看個整理表格,幫大家快速掌握重點:

古代稱謂 適用場合 典故來源
良人 夫妻互稱 取自「良人者,所仰望而終身也」
郎君 妻子稱丈夫 源自漢代官名「郎官」
官人 宋代常用 反映科舉制度興盛
相公 明清時期 原指宰相,後成為尊稱
老爺 大戶人家 顯示家庭地位

說到「良人」這個稱呼,其實最早在《詩經》裡就出現過,是夫妻之間互相稱呼的方式。最有名的就是〈秦風·小戎〉裡寫的「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」,這裡的「君子」就是指丈夫。這種稱呼特別文雅,感覺就像是把對方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來看待,跟現在隨便叫「老公」真的差很多耶!

到了漢代以後,「郎君」這個稱呼開始流行起來。大家知道為什麼叫「郎君」嗎?原來是因為漢朝把侍從官叫做「郎」,後來就演變成妻子對丈夫的尊稱。這個稱呼在唐代特別常見,像是《長恨歌》裡就有「七月七日長生殿,夜半無人私語時」的描寫,雖然沒直接寫出稱呼,但可以想像楊貴妃大概也是稱唐玄宗為「郎君」吧~

宋代以後的稱呼就更有趣了,「官人」這個詞現在聽起來好像有點搞笑,但在當時可是超級正式的稱呼喔!因為宋朝科舉制度發達,很多讀書人通過考試當官,妻子稱丈夫為「官人」就是一種榮耀的象徵。這個稱呼在《水滸傳》裡出現超多次,像是林沖的妻子就總是叫他「官人」,聽起來是不是很有畫面感?

明清時期最有名的稱呼非「相公」莫屬啦!這個詞原本是指宰相,後來變成對丈夫的尊稱。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在明代「相公」也可以用來稱呼年輕男子,到清代才專指丈夫。《紅樓夢》裡王熙鳳叫賈璉「二爺」,其實也是類似「相公」的尊稱方式,只是更帶點親暱的感覺。

最後要提的是「老爺」這個稱呼,現在古裝劇裡常常聽到吧?這其實是大戶人家才有的稱呼方式,一般平民百姓比較少用。像《金瓶梅》裡西門慶的妻妾們就都叫他「老爺」,顯示他在家中的地位。這種稱呼雖然聽起來很有威嚴,但也讓人感覺夫妻之間有點距離感呢!


丈夫 古代用語

古代台灣人怎麼稱呼丈夫?這些用語超有味道!現在的「老公」聽起來很普通,但你知道嗎?古早台灣人稱呼另一半的方式可是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時代感,每個稱呼背後都有獨特的故事和情感呢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在農業社會時期,台灣人常用「頭家」來稱呼丈夫,這個詞源自閩南語,字面意思是「一家之主」,反映出當時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結構。有趣的是,這個詞現在反而變成店家老闆的代稱了!另外像「阮尪」也是經典用法,「阮」是「我的」,「尪」則專指丈夫,聽起來特別親暱,現在有些長輩還是這樣叫呢。

下面整理幾個有趣的古早稱呼,看看你聽過幾個:

稱呼 發音 來源 使用情境
頭家 thâu-ke 閩南語 正式場合或對外稱呼
阮尪 gún ang 閩南語 夫妻間私下稱呼
丈人 tiūⁿ-lâng 漳泉腔變體 早期文書記載常用
外頭的 guā-thâu-ê 生活用語 強調丈夫在外工作的角色
當家的 tng-ke-ê 受官話影響 突顯丈夫的家庭決策地位

這些稱呼不只是語言習慣,更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。像「外頭的」這種說法,就明顯看出農業社會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的分工觀念。而「當家的」這個詞,則是受到清末來台官員的官話影響,在閩南語中混入了北方用語,是不是很有趣?

有些稱呼現在聽起來可能會讓人會心一笑,比如老一輩常說的「恁老爸」,雖然字面上像是在罵人,但其實是妻子對外人提到丈夫時的謙稱,意思是「我們家那位」,這種含蓄中帶點幽默的用法,完全展現出台語的精髓啊!

為什麼古人不用『老公』?原來背後有這些禁忌!其實啊,古代人對稱呼可是超級講究的,不像我們現在隨便叫「老公」、「老婆」這麼簡單。在古代如果用錯稱呼,可是會鬧笑話甚至得罪人的喔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古人到底是怎麼稱呼自己的另一半,還有為什麼「老公」這個詞在古代其實不太妥當。

首先要知道,「老公」在古代其實有另外的意思,而且還不太雅觀。在明清時期,「老公」指的是太監,也就是宮裡被閹割的宦官。你想啊,如果叫自己丈夫「老公」,不就等於在罵他是太監嗎?這可是超級不吉利的!所以古人寧願用其他稱呼,也不會隨便用「老公」這個詞。


古代夫妻間的稱呼其實超級多,而且每個稱呼都有它的講究和場合。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稱呼給大家參考:

稱呼 使用場合 備註
夫君 正式場合或書信 帶有尊敬意味
郎君 年輕夫妻間 比較親暱
相公 官宦人家或讀書人 顯示丈夫的社會地位
當家的 平民百姓日常 顯示丈夫的家庭地位
外子 對外人稱呼自己丈夫 謙稱

除了這些正式稱呼,古人私底下也會用一些更親密的叫法。比如「良人」就是很文雅的稱呼,出自詩經,意思是好丈夫。還有「卿卿」這種超級甜蜜的叫法,就像我們現在說的「親愛的」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些親密稱呼通常只會在閨房或私底下使用,在外面還是要保持端莊的形象。

另外有趣的是,古人對「老婆」這個詞也不太用。他們更常說「內人」、「拙荊」或「賤內」,聽起來好像很貶低,但其實這是一種謙稱,表示對外人的尊重。就像我們現在說「我太太」比「我老婆」要正式一點的感覺。所以啊,下次看古裝劇的時候,可以注意一下他們是怎麼稱呼另一半的,真的跟現代差很多呢!

丈夫 古代用語

從『良人』到『相公』:台灣早期夫妻稱呼演變史

講到台灣早期夫妻間的稱呼,真的是一段很有趣的文化演變呢!從明清時期移民帶來的傳統用語,到後來在地化發展出獨特的稱呼方式,每個時期的變化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。像是清朝時期,妻子稱丈夫多用「良人」、「官人」這種比較文雅的稱呼,而丈夫叫妻子則常用「內人」、「拙荊」,聽起來就很有古早味對吧?

到了日治時期,這些稱呼開始慢慢改變,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,有些人會用「主人」來稱呼丈夫,而「太太」這個詞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。不過在鄉下地方,老一輩還是習慣用台語叫「阮尪」、「阮某」,這種稱呼特別有親切感,現在很多長輩都還是這樣互相稱呼呢!
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個常見的夫妻稱呼演變:

時期 丈夫稱呼 妻子稱呼 特色說明
明清時期 良人、官人 內人、拙荊 受中原文化影響,較文雅
日治時期 主人、先生 太太、女房 開始融入日語用法
戰後初期 阮尪(台語)、頭家 阮某(台語)、牽手 本土化稱呼更為普遍

戰後台灣社會快速變遷,夫妻間的稱呼也越來越多元。五、六零年代開始,「老公」、「老婆」這種比較口語化的稱呼逐漸流行,特別是在年輕夫妻之間。不過有趣的是,現在還是有些老夫老妻保持著傳統的叫法,像是阿公阿嬤那一輩,聽到「阮尪今日去菜市仔」這種對話,還是會讓人會心一笑呢!

早期台灣社會比較保守,夫妻在外人面前不太會直接叫名字,所以發展出這麼多代稱。現在雖然直接叫名字很常見,但這些傳統稱呼還是保留在許多家庭中,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。像「牽手」這個詞就很有意境,不只是稱呼,還隱含著夫妻要互相扶持的意思。

Categories:

Related Article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